• 张高军

    职务:

    博士、副研究员

    直属机构:

    学位:

    毕业院校:

个人简介


男,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新旅游行为,新媒体营销,乡村振兴,区域一体化

毕业院校

河南城建学院,学士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

工作/访学经历

20167月——至今,深圳旅游学院

主讲课程

军事理论、旅游地理学、民俗与中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调查与研究(本科)

海洋旅游、旅游资源开发、健康旅游(研究生)



学术成果


承担项目

 

[1]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1801124,旅游形象的线上生态链研究,2019.01-2021.12,结题;

[2]主持人,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春晖计划),HZKY20220101,中日乡村振兴的典型路径比较与经验借鉴,2023.05-2025.04,在研;

[3]主持人,国家旅游局研究英才项目,WMYC20151064,基于大数据的单体酒店需求预测研究,2016.01-2016.12,结题,主持

[4]主持人,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SZ2023C006,深圳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研究,2023.06-2024.05,结题;

[5]主持人,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2020GZYB25,广州国际形象的文化标识识别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2020.04-2022.04,结题;

[6]主持人,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广东省国防教育研究课题,大学生国防意识评价与“校军地”三位一体模式创新”,2022.4-2024.4

[7]主持人,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2020JKDY004,港澳台侨学生提升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2021.01-2022.12,在研;

[8]主持人,暨南大学教学调研项目,师生共同体视角下“好教学”的主要特征与实现路径,2024.05-2025.05,在研;

[9]主持人,暨南大学“宁静致远”启明星计划,23JNQMX41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空间生产及其融合效应,2023.6-2027.5,在研;

[10]主持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SZTC01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研究,2018.10-2019.10,结题;

[11]主持人,暨南大学智慧教学应用项目“民俗与中国文化”,2021年9月-2022年9月,结题;

[12]主持人,暨南大学“基于校企联培的知识迁移能力提升:教学改革与实践应用”,2019年2月-2021年2月,结题;

[13]主持人,暨南大学智慧教学应用项目“基于雨课堂的《旅游地理学》教学改革研究”,2018年9月-2019年9月,结题;

[14]第二参与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与陕甘宁边区旅游形象重塑研究,21BJY2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1.08-2024.07,在研;

[15]第一参与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YJC630248,我国入境旅游中的旅游安全气候,2019.01-2021.12,结题;

[16]第二参与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CGL022,空间正义视角下的文明旅游语义解构、学术批判与路径设计研究,2019.01-2021.12,结题;

[17]第二参与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GD18CWW09,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景观对城市形象构建影响研究,2018.12-2022.11,结题;

[18]参与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5,中国城市居民出游空间结构研究,2017.01-2020.12,结题;

[19]参与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41428101,基于大数据的旅游流突发性增长/衰减现时预测方法,2015.01-2016.12,结题;

[20]参与人,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研究生培养融入双创意识的探索与实践,2017.12-2019.12,结题;     

[21]参与人,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以旅游管理类专业为例, 2016.12-2018.12,结题;

论文与著作

 

[1]Shuyi Liu, Jie Gao, Gaojun Zhang*, Long Cheng & Ruoyu Zhang. How to speak destinations more efficiently: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narration in tourism films on viewer perceptions and intentions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24. https://doi.org/10.1080/10941665.2024.2400587(JCR一区)

[2]Pan, B., Kerstetter, D., Yi, X., Zhang, G*., Li, R., Gao, J., Shen, X., & Li, G.. A top model of urban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a. Sage Open. 2024, 14(4). DOI: 10.1177/21582440241289744(JCR一区)

[3]张高军,王佳航. 旅游与人的完善:过程视角下的旅游本体论分析[J]. 旅游学刊, 2025,40.  

[4]王雨莎,高凌云,张高军*. 基于社会图式理论的目的地形象错位与调控研究——以丁真现象为例[J]. 旅游学刊, 2024, 39(6): 101-114.  

[5]张高军,程泷,张若愚,柯景怡. 基于定性元分析的目的地形象演变过程研究[J]. 旅游学刊, 2023, 38(12): 97-122.

[6]张高军,杨双梦,柯景怡,章牧. OGC和TGC照片中的目的地形象分异与合和[J]. 旅游学刊, 2020,35(12): 52-62.

[7]宋竹芳,张高军*,李树民. 黑亦非黑:基于线上数据的黑色旅游体验及群体比较[J]. 旅游学刊, 2019,34(5): 90-104.(人大复印自全文转载)

[8]Kerstetter D*, Shen X Y, Yi X L, Pan B, Zhang G J*, Li R, Gao J, Li G M. Sources of Happiness: A Mixed Methods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Shenzhen, China[J].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22, 125(1): 167-199. DOI: 0033294120971742(JCR三区)

[9]Zhang Gaojun,Wu Jinfeng,Pan Bing,Li Junyi,Ma Minjie,Zhang Muzi,Wang Jian. Improving daily occupancy forecasting accuracy for hotels based on EEMD-ARIMA model[J]. Tourism Economics,2017,23(7);1496–1514. (JCR一区)

[10]张高军,吴晋峰,周靖超.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代际差异比较——兼论代沟理论的3种不同学说[J]. 旅游学刊, 2017,32(2): 53-64. (人大复印自全文转载)

[11]张高军,吴晋峰. 不同群体的目的地形象一致吗?——基于目的地形象群体比较研究综述[J]. 旅游学刊, 2016,31(8): 114-126.

[12]Zhang Muzi,Li Junyi,Pan Bing,Zhang Gaojun. Weekly hotel occupancy forecasting of a tourism destination,Sustainability,2018,10;(JCR收录)

[13]张高军,吴晋峰,曹晓仪,吴宝清. 基于等时/费线的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分异研究[J]. 旅游学刊, 2015,30(10): 89-98.

[14] 张高军,李君轶,毕丽芳,庞璐. 旅游同步虚拟社区信息交互特征探析——以QQ群为例[J]. 旅游学刊, 2013,28(2): 119-126.

[15] 张木子,李君轶,张高军. 孰优孰劣:旅游在线调查与田野调查对比分析[J].旅游学刊, 2015,30(4): 95-104.(人大复印自全文转载)

[16] 张高军,刘淑仪,石碧洋.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一个整合分析框架[J]. 旅游科学, 2025.

[17] 张若愚,张高军,蒋婧怡,程泷. 旅游者照片更能提升人们的旅游意愿吗?——一项基于交叉检验的复合研究,浙大学报理学版,2024, 51(5): 636-650.

[18] 张高军,张若愚,刘卉芸,宋竹芳*. 东秦岭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与意象表达[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24, 51(2): 234-246.

[19] 宋竹芳,杨梅,张高军. 基于互动仪式链的餐饮社交现象分析——以肯德基“疯狂星期四”活动为例[J]. 旅游科学. 已录用

[20]王金伟,朱竑,宋子千,张环宙,张怡佳,张高军(共一),雷婷.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与理论阐释[J]. 旅游导刊,2023,7(2):1-21.

[21]李维航,张高军*,陈森,邱子健.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竞争力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37(3): 701-717.  (权威)

[22]宋旭妍,彭甜甜,张高军*.粤港澳大湾区水路客运网络特征[J]. 热带地理, 2022, 42(2): 247-255.  (CSCD收录)

[23]柯景怡, 周子涵,张高军*. 传统节点与新型节点: 深圳旅游流网络结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1(2): 47-58. DOI:10.15983/ j.cnki.jsnu.2023104. 中国科协卓越期刊梯队期刊

[24] 张高军.     新建跨海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景点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53(2): 47-58.  DOI:10.15983/j.cnki.jsnu.2025109 中国科协卓越期刊梯队期刊

[25]郑颖,张高军*,张若愚. 你还会去武汉吗?疫情下的共情与旅游意愿[J]. 热带地理, 2022, 42(12): 2100-2120.  (CSCD收录)

[26]张高军,易小力. 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政府行为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 2019(5): 32-52. (CSCD收录,人大复印自全文转载)

[27]张高军,姜秋妍. 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以川北醉美玉湖-七彩长滩乡村旅游区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7(2): 76-83.

[28]陈森,宋旭妍,张高军*,张岩君. 基于数量化理论Ⅲ类的网购旅游产品行为特征识别[J]. 旅游科学, 2021,35(1): 80-93. (CSCD收录)

[29]张高军,李君轶,张柳. 华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游客网络日志的文本分析[J]. 旅游科学, 2011,25(4): 87-94. (CSCD收录)

[30] 张高军. 基于自我民族志的目的地形象演进过程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44(4): 64-72. (CSCD收录)

[31] 张高军,李君轶,王晓峰,高军. 驴友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及其对出游决策影响分析——以西安驴友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27(6): 198-202.(CSCD收录)

[32] 张高军,吴晋峰,曹晓仪. 基于空间定位法的大尺度空间认知地图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44(1): 102-108. (CSCD收录)

[33] 张高军,吴晋峰. 再论旅游愉悦性:反思与解读[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3(1): 50-56.(CSCD收录)

[34] 胡向红,张高军*.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对旅游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31(4): 116-120.(CSCD收录)

[35] 李君轶,唐佳,张高军. 慢游:概念、特征及动因[J]. 思想战线, 2012,38(6): 118-122. (CSCD收录)

[36] 张高军,王晓峰. “文化旅游圈”视角下的古都旅游开发——以开封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27(10): 957-960.

[37] 沈宏洁,张高军*,周雨函. 慢直播受众的心理过程及其对出游意愿的影响[J].旅游论坛,2025, 18(2): 58-72.

[38] 张高军,李君轶,李英俊,毕丽芳. 新时期农村居民出游限制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河南科学, 2012,30(9): 1399-1402.

[39] 冯娜,李君轶,张高军.基于因特网的重大事件旅游客流前兆效应研究——以西安世园会为例[J]. 河南科学, 2013,31(2): 244-249.

[40] 张高军, 姚丹, 章牧. 智慧教学应用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雨课堂”为例[J]. 暨南高教研究, 2020(2): 69-75

参编《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李君轶主编)于2015年11月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21年,以副主编身份修订该教材,再版于科学出版社。

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立项国家级、省级大创,获得挑战杯一二三等奖十余项,旅游竞赛类、商业策划类全国奖项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十余篇。

学术与社会兼职

2014年4月——至今,《Tourism Management》,评审专家;

2015年5月——至今,《旅游学刊》,评审专家;

2017年9月——至今,《旅游科学》,评审专家;

2020年11月——至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评审专家;

2020年7月——至今,《旅游论坛》,评审专家;

2021年8月——至今,《旅游导刊》,评审专家;

2023年1月——至今,《浙大学报(理学版)》,评审专家;

2023年6月——至今,《journal of resource and ecological》,评审专家;

2023年7月——至今,《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评审专家;

        现任广东省工业与信息化厅专家库专家、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家库专家、深圳标准专家库专家、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基础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黄浦区文化旅游产业专家库专家。

其他   

获奖情况

[1]2024年5月获“深圳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2020年9月《深圳城市形象的线上传播与不同主体的建构与表达》获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征文优秀论文奖;

[3]2024年4月获《旅游科学》年度优秀审稿人;

[4]2023年10月获中国旅游教育合作联盟“2023旅游研究前沿论坛”优秀会议论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5]2022年12月获暨南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征文二等奖”;

[6]2022年获暨南大学“路翔创新创业奖”先进个人;

[7]2021年9月获暨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三等奖;

[8]2020年7月入选暨南大学青年杰出人才第二层次

[9]2019年11月获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会议论文奖

[10]2019年1月获暨南大学“优秀本科班主任”荣誉称号

[11]2018年5月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优秀会议论文奖

[12]2018年4月入选暨南大学第五批“优秀青年教师”培育对象

[13]2017年5月获得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会议论文奖

[14]2016年10月获得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会议论文奖

[15]2015年11月《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